朋友啊!苗栗大湖真的是浪漫台三線,有百年的親子古圳道,裡面還有住蝙蝠,超多魚的南湖溪,超好拍的地景藝術景點呢!
說到浪漫台三線藝術季,其實從2019年就開始了,
每年的地景藝術大都留下來了,
大家可以搭配一起逛喔!
精彩內容都在影片裡,記得訂閱+小鈴鐺!
關於苗栗大窩
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東部的大窩,
三面環山,1860年代左右才開始開發,
比苗栗縣其他地區晚了將近100年左右,
當地最早的拓墾者包括陳履獻家族等,
為解決飲水與灌溉問題,開鑿穿龍圳,
至今則還保有12條長短不一的穿龍古圳,
關於大窩穿龍圳(三連潭古圳道)
大家可以開車可以停到三兩三停車場,
Google可以定位三連潭古圳道,
目前開放民眾體驗地圖右下角的雅優圳,
是百年前客家人和泰雅族人,兩族聯姻後和平共榮的結果,
當年在台灣各地,都有原住民和漢人為了搶奪土地、爆發衝突的情況,
但是在大窩地區,幸虧有泰雅族公主雅優·猶玠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,
在同治11年(1872年)聯姻,才讓兩族融合,一起在此開墾與生活,
在停車場就可以看其中一座藝術品,
茶窩就豎立在山中的田中央,靈感來自於茶壽(亦有稱為茶槽或茶巢)。昔日客家人為了在寒冷冬天能夠喝到暖烘烘的熱茶,就會以編鳥巢的的稻草製作出有蓋的茶壺保溫器,並且在裡面填塞棉布等材料,中間留出空隙放置茶壺與茶杯。
大家可以進到裡面拍照,
用廣角鏡拍起來特別有感覺呢!
推薦大家先到伯公苦練樹,
這裡真的超好拍的,還有古蹟土地公廟,
安聖惠 X《編織記憶》
泰雅族他吧賴社部落領袖之女,雅優·猶玠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的聯姻,讓兩大族群,在大窩地區得以和平共存,在動盪的年代,創造了原漢和鳴、族群共好的美好意象。
白色的棉線纏繞著時間的軌跡,象徵作品終將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,伸展出的側芽,述說生命力在輪轉的歲月中依舊生生不息,棉線會隨著時間、日曬雨淋、參與者的互動,逐漸染上屬於大窩的顏色。
先民的智慧,讓家的想像突破族群、語言與膚色,在大窩這塊土地上,只要走進來的人,就是家人。
客家人稱士地公爲「伯公」,
這也是台灣少有保存良好的廟中廟,
更採用石室型蓋法,
伯公廟往下一點就是伯公潭古圳道,
又稱大窩穿龍圳,也稱三連潭古圳道,
橋旁邊就是伯公潭,目前都是封溪護魚,
所謂的穿龍,原古字為穿「窿」音譯,客語中原意為「鑿洞」,
穿龍古圳的空間相當狹小,通常僅能容納一人通過,
古道是先民一刀一斧「手鑿」開墾的,
中段還要彎腰半蹲呢!
走的時候一定要安靜,因為裡面有住蝙蝠,
出口也是相當小,全程大約30公尺,
中間會完全黑暗,記得先打開手機手電筒喔!
帶小朋友來走相當刺激呢!
一般人看到應該不太敢走,
如果你從三連潭古圳道入口下來,
就是接到這座鐵橋,
過橋後會看到翁已涵 X《奉茶惜福》,
作品介紹:
早期的客家人外出辦事,沒有大眾交通工具,常常需要徒步走很遠的山路,熱情又好客的客家人,因此衍生出奉茶文化,在自家門口前放一只杯、一壺茶、一把椅子,讓長途跋涉的旅人,有一處止渴歇腳的地方,感念這樣美好的互助文化,
這項作品邀請了大窩居民共同參與創作,親手捏的茶碗,象徵對客人的歡迎與感恩之意,由陶甕潺潺流出的白沙,象徵溪流滋養了大窩無數的生命,也期待飲水思源的客家精神如河水一般涓涓不息,傳承世代。
除了水圳之外,還有零污染的南湖溪,
早期外來客到這裡大量捕捉「馬口魚」去販售,
造成生態失衡,後來禁止所有人釣魚,違者依法送辦,
才有如今美麗的護魚步道生態景觀,
Iyo Kacaw X《生命的鑿痕》,
藝術家利用現有涼亭創作,
|作品介紹|
走過穿龍圳時,可以看見先人一鑿一斧掘出古圳的痕跡,因為這些圳道,才讓大窩成為一個能夠安養生命的地方,人的生命像種子一般,可能被水流走,也可能被風帶走,落地後,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,種子總是會找到方法,吸取養份,奮力發芽,這份精神呼應先民當年拓墾大窩的堅毅。
整件作品用了將近100坪的木頭疊製而成,
往下延伸的枝條呼應人類渴望親近大自然的本能,
水圳豐沃了土地,而種子落下的地方長成了家,
作品和大窩溪完美的融合在一起,
這就是藝術家厲害的地方,
沿著步道,輕鬆的繞了一圈,
我們又回到伯公廟,伯公好像一直默默的守護我們,
如果你有時間,可以再往前拜訪涂敏恆故區和雅優圳,
推薦給大家參考喔!
三連潭古圳道地址
- 地址: 364苗栗縣大湖鄉
苗栗推薦美食、景點和食尚玩家懶人包
你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,請幫文章隨手按個讚,有分享和留言會更開心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