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七月是全台最多習俗活動的月份,而在恆春東城門的「恆春搶孤」,習俗已傳承幾百年,也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【豎孤棚】,每年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旅客拍攝,今年8/28你要一起參與嗎?
恆春古地名「瑯嶠」或「琅嶠」,直到清朝以後,因為氣候宜人,四季如春,才改名為「恆春」,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,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,「恆春」的全區導覽地圖也是Sky看過最精美的,古色古香的半浮雕讓人印象深刻,
恆春古城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,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四季如春有130年歷史的 古城,歷經物換星移,古風味猶存。
古城門的城牆以磚石灰土砌築而成的,高約2丈、厚約8尺,
全長計972丈,建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城門,內外門洞皆半圓 拱,在上建有城樓,
東城門是通往滿州鄉的主要道路,是目前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城牆,
而且砲台.城垛都很齊全,
沿著城牆走下去,也是一個認識古城恆春的方式之一,
當然除了歷史意義之外,這裡也是台灣宗教百景【豎孤棚】,
主要活動精神是「承續先民人饑己饑、悲天憫人的優良傳統」。目的則是「培養虔誠謙卑、體魄強健的勇漢」。時間訂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晚 上吉時。地點在恆春鎮東門古城外側空地。由各路英雄好漢自由組隊參加,參加人員需年滿十八歲。至於每一隊的隊員人數、參與競賽總隊數限制、參賽規則、得獎 者的獎金分配等細節,年年不盡相同。
「恆春搶孤」是普渡中的一種特殊儀式,習俗已傳承幾百年,搶孤活動欲表達超渡孤魂、慎終追遠的涵意。所謂的「孤」,指救濟孤貧的物品,「搶孤」的由來是 早期恆春城內較有錢的人,首次出現是在清朝年間,早期恆春人生活貧苦物資缺乏,三餐不繼,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普渡後,會將祭拜的用品發給孤貧,不過在分發 孤品的時候常發生搶奪受傷情形,才設計出「豎孤棚」的比賽方法,來爭取孤棚上的物品,避免不必要的傷害。
屏東恆春自設縣以前就有搶孤的活動在進行,直到日治時代末期,因為戰爭的緣故禁止舉辦大型活動而暫時消失,直到民國 40年左右再以舉辦三年、停 三年方式重新將此項傳統恢復舉行,恢復期間亦曾間斷舉行,又在民國 70年恢復後成為至今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盛事,足見恆春「搶孤」活動在台灣文化慶典習 俗價值上的重要地位。
每三年一次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舉辦的搶孤活動,於恆春古城的東門旁舉辦,熱鬧非凡,主體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,競賽參加者須每五人為一組,以疊羅漢 的方式互助合作,運用繩索攀爬上十二公尺高塗滿滑膩牛油的大型柱體,爬到頂端時須以倒掛金鉤的方式翻上孤棚,困難度與危險度極高,就在取下順風旗,便完成 搶孤的勝利。
現今孤棚結構也與早年的不同。早期作法是:豎四根長度三丈六的原木代表恆春城內四座古城,原木上塗滿易滑的牛油,下舖防護網、地板鋪細沙,防止意外。原木上再搭建孤棚,孤棚頂端插放一面錦旗,率先搶得錦旗者即為優勝。 如今將四根原木柱改為卅六柱,參賽隊伍數相對就能擴增。鎮公所廣發英雄帖開放給恆春以外各地好手共襄盛舉,也已經有外藉隊伍越洋來較過勁了,活動可看性與新聞性因此更提升。豎孤棚考驗的是團隊合作默契、攀爬技巧與體能挑戰。必須兼具智取與力取才能勝出。
也只有靠近看,才能感受到那氣勢,今年8/28你要以起參與嗎?
拍下那在地文化的精神呢!
美食景點推薦
屏東吃喝玩樂懶人包